電院學子在電磁場與無線技術專業虛擬教研室暑期學校暨學生實驗能力大賽中喜獲佳績
(通訊員 陳蕾)8月1日至8日,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育部虛擬教研室建設工作專家組指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主辦,北京郵電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科技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5所高校承辦的電磁場與無線技術專業虛擬教研室暑期學校暨學生實驗能力大賽在北京成功舉辦。活動開幕式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開展,校長張新亮線上出席并講話。在學生實驗能力大賽決賽中,我校學生榮獲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的優異成績。
張新亮在講話中指出,黨的二十大報告將教育、科技、人才列為專章進行統籌部署,對高校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出明確要求。當前,各高校結合自身辦學定位和學科特色,積極探索人才自主培養路徑,切實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能力。“電磁場與無線技術”專業人才培養屬于服務國家戰略的急需領域之一,在科技強國建設中有著重要作用。電磁場與無線技術專業虛擬教研室是突破時空限制、均衡教育資源、整合優勢力量,以構建學術共同體引領和促進教育教學改革的有效途徑。西電愿同有關高校一道,圍繞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打造高水平師資隊伍、保障高等教育質量等,不斷創新教研形態、加強教學研究、共建優質資源,加強核心專業和課程體系建設,著力提升國家急需專業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蘇東林院士介紹暑期學校暨學生實驗能力大賽
電磁場與無線技術專業虛擬教研室牽頭人、中國工程院院士蘇東林在講話中介紹了暑期學校暨學生實驗能力大賽的有關情況。她指出,電磁場與無線技術專業虛擬教研室是首批教育部虛擬教研室建設試點之一,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牽頭,上海交通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5所高校共同參與,匯聚全國優勢力量,創新教學組織模式,形成了一只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資源豐富、育人成效顯著的教育力量。此次暑期學校的開辦為學生提供了與該專業領域大師一對一交流的機會,使學生近距離感受電磁大師的學術魅力,引領學生提升該專業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愿動手、能動手、會動手”的實踐能力,激發創新活力。
暑期學校邀請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蘇東林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王中林,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顧寧教授,電子科技大學副校長胡俊教授、西湖大學副校長仇旻教授、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天線與微波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劉英教授等11位電磁領域頂級專家為學生授課。劉英圍繞“天線引方向,電磁連你我”,從天線發展歷史出發,講述了天線在5G、雷達、隱身等系統中的應用,介紹了天線未來發展方向。課程內容涵蓋專業理論與前沿創新,學生們表示受益匪淺,被天線的魅力深深感染。課后,劉英與暑期學校師生親切交流,勉勵學生們傳承科學家精神,勇擔科技報國使命,投身電磁強國建設。
劉英教授在暑期學校授課
8月6日下午,學生實驗能力大賽決賽拉開帷幕。經過緊張的初賽選拔,10支隊伍脫穎而出,我校有2支隊伍晉級決賽。決賽題目為“無線傳能——電磁能量傳輸距離大比拼”,涵蓋了電磁專業多個重要領域。通過團隊協作、設計實踐和現場展示,搭建能夠接收無線能量的測試系統。決賽答辯環節,專家評委們對選手們的成果進行了嚴格評估,并就項目的創新性、實用性和應用前景提出寶貴意見,為學生們的專業學習提供了有力指導。
學生實驗能力大賽評委團與參賽團隊
我校參賽隊伍由天線與微波技術重點實驗室教師陳蕾、翟會清、王新懷、徐茵帶隊指導,經過激烈角逐,電子工程學院學生趙揚、隋林、夏榮超組成的“愛拼才會贏”隊斬獲第一名、獲得一等獎;電子工程學院學生盧蕭聿、焦燕燕組成的“半部電臺”隊獲得二等獎,充分展示了西電學子扎實的專業水平和良好的精神風貌。
一等獎獲獎隊伍
二等獎獲獎隊伍
本次暑期學校和實驗能力大賽是電磁領域的重要活動和賽事,是落實新時代教育新基建的重要舉措,為培養電磁領域的優秀人才注入了全新活力,也為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和科技創新提供了堅實基礎。下一步,我校電磁場與無線技術專業將不斷創新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持續推進學生實驗實踐能力提升,夯實基礎求突破,注重特色促發展,為培養新時代的電磁領域拔尖創新人才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