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院士包為民:軍工院校走出的優秀航天人


包為民出生在哈爾濱,父母在哈爾濱軍事工程工作。他笑著說:“跟西電一樣,哈軍工也有深厚的部隊傳統,是部隊的學校。因為父母都是軍人,我作為軍人子弟,從小就對軍隊有很深的情結。”

包為民院士(右二)與西電專訪組成員合影

輾轉求學成為“航天人”

1969年,珍寶島自衛反擊戰爆發,因為形勢原因,包為民從哈爾濱到了蘇州。1970年,哈軍工開始內遷,他便隨著父母在哈爾濱、蘇州、重慶、長沙之間輾轉,最終到了現在的國防科學技術大學附中上完中學。

他說:“我很幸運,高中畢業后正好趕上了高考恢復。當時選擇專業時,也沒想到現在會從事航天這個行業。選擇這個專業,父母給了我很多建議,主要出于三方面的考慮:第一,他們認為信息行業將來發展勢頭比較好,可能是一個主導的產業;第二,考慮個人的愛好,我是一個無線電業余愛好者喜歡電子行業,所以傾向于電子類的專業;第三,權衡比較文科、理科、工科,因為我那時候比較喜歡動手實踐,還是選擇工科好。綜合這三點,當時就確定了信息處理專業。”

大學讓他印象很深刻,包為民說:“西電和其他學校不大一樣,就是每班都配有單獨的指導員,有軍事化管理的味道。盡管處于改革開放初期,那時學校的教學資源保障做得非常好。雖然教學硬件條件遠比不上現在,但在當時的背景條件下,如此豐富的資源在國內也是比較少見的。”

幸運地站在巨人肩膀上

1982年從西電畢業后,包為民便成為了航天人,參加了多種型號導彈的控制系統的研制。航天工作讓他做事變得更加認真、細致,考慮問題時更深入、全面,因為每一次的試驗都凝聚著無數人的心血,需花費數以億計的資金。包為民認為自己很幸運。他說:“我曾說,大學畢業,趕上國家一批重點工程上馬,我參加到航天事業中。在我工作取得成績的時候,政府又給了我特殊津貼。參加工作后,我很幸運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向技術高峰攀登,第一代航天人解決了我國戰略武器的有無問題,我趕上了技術跨越階段,要求研究技術先進、精良、實戰能力強的戰略武器。”

作為我國航天運載器總體及控制系統領域的工作者,包為民主持了中國新型遠程戰略導彈的控制系統設計工作,使戰略導彈控制系統的技術水平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要能正確面對成敗

作為一個航天人,必需的品質、精神和能力有哪些? 對這問題,包為民表示,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航天員,科技理論基礎、科技創新精神和思維、科研團隊精神、領導能力以及心理素質都是不可或缺的。 另外,對于航天人來說,良好的心理素質和扎實的基本功也很重要。航天人既要能面對成功的喜悅,也要能承受失敗的壓力。航天人就是在不斷的成功和失敗的考驗當中,一次又一次去攀登航天科技高峰,所以一定要有特別好的心理素質。承受不了失敗的人,就干不了這個行業。(記者 張瀟/文 通訊員 付一楓/圖)

人物簡介

包為民,制導與控制專家,1960年生于黑龍江哈爾濱。1982年8月畢業于西北電訊工程學院(現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信息處理專業,200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現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空間科學與技術學院院長、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科技委主任。作為中國航天運載器總體及控制系統領域的學術帶頭人,他將理論知識和實踐工作相結合,為中國國防現代化建設解決了一系列技術難題,先后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等多項殊榮,是國防科技工業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來源:《西安日報》2016年10月11日07版

信息來源:西電新聞網http://news.xidian.edu.cn/info/1482/947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