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 首頁
  • 學院新聞
  • 2017年度超高速電路設計與電磁兼容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學術交流會征文通知

2017年度超高速電路設計與電磁兼容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學術交流會征文通知


 

為了促進學術交流,進一步培養在校學生科學研究興趣,增強在校學生科技創新能力,造就一批科技創新能力強,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高層次科技人才,特舉辦2017年超高速電路設計與電磁兼容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學術交流會(學生專場),具體事宜通知如下:

一、會議主題:電路系統與電磁兼容新技術

二、會議時間:20171016

三、會議地點: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太白南路校區)科技樓學術報告廳

四、征文范圍:包括但不限于:

1.  電路與系統理論與技術:電路設計理論與技術、電路故障檢測理論與技術、非線性電路系統理論與應用、功能集成電路與系統、功耗電路與系統、分布式電路與系統、射頻、微波電路與系統、電路與系統可靠性等。

2.  電路和CAD技術:硅集成電路及其制造技術,3D集成技術、數字/模擬/混合信號集成電路和SOC設計技術、低功耗器件和電路等。

3.  電磁兼容與信號完整性:電磁超材料、電波傳播、計算電磁學、電磁環境及E3工程,建模及仿真、電磁兼容測試技術、無線能量傳輸與收集等。

五、征文對象: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全體在讀研究生及本科生。

六、投稿郵箱:lbp@xidian.edu.com

七、論文投稿截止日期:2017101218:00

八、獎勵政策:論文通過評審即編入《2017超高速電路設計與電磁兼容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學術交流會論文集》(電子版),論文通過評審并進行論文宣講的作者獲得優秀論文獎。優秀論文獎獲得者將按照評審等級獲得相應證書及獎勵。一等獎1000元(3名),二等獎800元(5名),三等獎500元(10名)。

九、相關說明:

1.所投論文要求論點明確、文字精練、條理清晰、數據可靠,能體現作者工作量、研究深度及創新性想法,每位作者限投一篇論文。

2.本屆學術交流會一律采用電子投稿方式,請作者將WORD格式的稿件以附件形式發送至投稿郵箱,電子郵件主題及論文WORD文件均命名為 “專業年級+姓名+論文題目”。

3.論文包括中英文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中英文摘要、中英文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

4.論文字數一般在5000字以內,論文內容符合交流會主題,論文具體格式見《征文格式要求》,投遞論文格式與征文格式要求不符者將不被錄用。

5.提交的論文須保證未被國內外期刊、會議、論壇等錄用及交流過,一經向本屆交流會投稿即視論文作者認同本條規定。

6.投稿由2017年超高速電路設計與電磁兼容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學術交流會組委會專家審核,評審通過的優秀論文作者將進行論文宣講。

7.參加論文宣講的作者須通過PPT演示進行論文闡述與現場交流,論文闡述時間不超過15分鐘,現場交流5分鐘。

8.本屆學術交流會將出版《2017年超高速電路設計與電磁兼容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學術交流會論文集》(電子版),不具有正式刊號,不影響論文作者向學術性專業期刊投稿。

9.本屆學術交流會堅持學術的原創性和創新性,嚴禁剽竊、抄襲或投遞已錄用論文等的學術不端行為,違反上述規定的作者將被取消參加本屆學術交流會的資格并通報批評。

10.實驗室學術交流組委會保留對本屆學術交流會的最終解釋權。

超高速電路設計與電磁兼容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二〇一七年九月二十七日


附件

2017年超高速電路設計與電磁兼容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學術交流會征文格式要求

為了使稿件格式標準化以便于審閱和編輯出版論文集,敬請各位作者參照以下范例統一格式:

1 論文篇幅

論文一般在5000字以內。文稿中題目、作者、單位、摘要、關鍵詞應齊全,要求論點明確、文字精練、條理清晰、數據可靠。

2 中文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及所在城市

三者均各另起行、通欄居中排。題目為3號黑體;作者姓名為5號黑體,多名作者間用逗號表示,單名作者若兩字則中間空一字格;作者單位、所在城市為小5號宋體,之間用逗號隔開;多個作者單位在作者名字后右上角標序號,在單位名稱前以序號表示,各單位之間用隔開。在腳注中注明第一作者及通訊作者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別、出生年月、籍貫、主要研究領域、聯系電話及電子郵箱等),字體為小5號宋體。

3 中文摘要、關鍵詞

二者各另行起,均左起頂格排,均為5號宋體加粗(摘要兩字間空一字格);以冒號后接內容,內容為 5號宋體;轉行仍頂格排;多個關鍵詞間用分號分開。

4 英文題目、作者姓名、作者單位及所在城市

三者均各另起行,單欄居中排,字體均為 Times New Roman 體。題目為小3號;作者姓名為5號,姓在前,名在后,之間空1/2字格,多名作者間用分開;作者單位、所在城市字大小為小5號。

5 英文摘要、關鍵詞

二者均各另行起,左起頂格排,字體均為Times New Roman 體。Abstract Keywords 均為5號加粗,加冒號“:”后空一格接內容,內容的字大小為5號。多個關鍵詞間用分號“;”分開。

6 正文

中文采用宋體,西文采用Times New Roman,大小均為5號,行距單倍行距。具體層次如下:

引言部分不排序號;

一級標題頂格排,小四號黑體,序號用阿拉伯數字12 ……,后不加圓點,空一字格接標題,文另段起;段前空一行;

二級標題頂格排,5號宋體,序號如1.11.22.12.2 ……,后不加圓點,空一字格接標題,文另段起;

三級標題頂格排,5號宋體,序號如1.1.11.1.2 1.2.1 1.2.2 2.1.1 2.1.2 ……,后不加圓點,空一字格接標題,文另段起;

7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四字為小四號黑體,居中,不排序號;

參考文獻只著錄最必要、最新的文獻,未公開發表的文獻在當頁腳注。文獻在正文相應位置標注,采用順序編碼制,文后參考文獻表中的各條文獻按其在論文中的文獻序號順序排列。參考文獻內容為小5號字體,單倍行距,每條參考文獻左起頂格排,序號用阿拉伯數字表示,空一字格后接內容,懸掛縮進2字符。作者著錄時必須姓在前、名在后,多名作者間用英文格式逗號“,”分開(三名及三名以內必須全部列出,三名以上列出前三位后加et al表示)。編排項目與格式如下所示:

a 專著、學位論文、報告:[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文獻類型標識].版次(1版不寫).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文獻類型標識:專著為M,學位論文為D,報告為R

b 期刊文章:[序號]主要責任者(多責任者至少列出前3).文獻題名[J].刊名,年,卷():起止頁碼.

c.論文集中析出的文獻:[序號]析出文獻主要責任者.析出文獻題名[A]. 論文集題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獻起止頁碼.

d 電子文獻:[序號]主要責任者.電子文獻題名.電子文獻的出處或可獲得地址,發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e 各種未定義類型的文獻:[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8 插圖、表格、公式、反應式等

請提供中英文圖題,并且標明參考文獻。插圖的內容從上至下順序為:圖、圖序圖題、圖注。圖序、圖題二者間空一字格,居中排,5 號宋體,加粗;圖中的字一般均采用小5號宋體;圖注另行起依序排列,小5號宋體,注序用阿拉伯數字,后加一字線,再排注文,多個圖注之間用“;”隔開,最后不加標點。圖大小根據版面等實際情況而定。

所引用的“線圖”(如H-NMR IR圖譜)必須清晰,如果原參考文獻提供的圖不清晰盡量不要采用,如果必須采用則要提供原文的電子版。

所引用的照片必須清晰,如果不清晰則不能采用。如果照片為彩色,打印成黑白色的也必須清晰。

所引用結構式或者合成路線必須重新作出,苯環或者其他結構式大小要適當,化學結構式請用ChemDraw畫圖。

表格的內容從上至下的順序為:表序表題、表、表注。表序、表題二者間空一字格,居中排,5號宋體加粗;一般采用三線表,復雜時可加輔助細線。表中文字用小5號宋體。表注左右與表所占位置取齊,表注文字用小5號宋體,注文轉行時左齊,多個表注間用分號“;”。

公式、反應式等除與正文敘述緊密關聯的外,一般均另起行居中排,字大小為5 號,說明性文字大小為小6號。對于帶有除式、分式的則按分式形式排版,盡量不用“ / ”形式。

注意:上/下標請寫清楚。

參考例文:

氣浮凈水技術在給水處理中的應用及研究概況

王靜超*

(哈爾濱工業大學市政環境工程學院,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90

    要:氣浮凈水技術已越來越多的應用于各類給水處理廠

關鍵詞:氣浮凈水技術;給水處理;低濁水

Survey and application of flotation to water treatment

Wang Jingchao

(school of Municipa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arbin)

Abstract: Dissolved air flotation(DAF),which is applied more and more to water plants

Key words: flotationwater supply treatmentlow turbidity water

目前,以低溫低濁的湖泊水、水庫水為水源的市政及工業給水廠遍及世界各地,而相應的低溫低濁水的處理也以成為給水處理領域中的難點

1 氣浮凈水技術的產生及發展概況

1.1 氣浮凈水技術分類

1.1.1

氣浮凈水技術可分為分散空氣氣浮、電解凝聚氣浮、生物及化學氣浮和溶解空氣氣浮大量未被去除的藻類進入后續濾池會造成濾池堵塞、運行周期縮短等諸多問題[1]

目前投入運行的采用氣浮工藝的給水廠在各國的分布情況見表1.1

1.1 氣浮給水處理在主要國家的分布情況(單位:%

西

90

37

26

26

20

15

5

8

7

5

3

1

參考文獻

[1] 劉武,鄭良,姜礎. 元謀古猿牙齒測量數據的統計分析及其在分類研究上的意義[J].科學通報,1999,44(23) : 2481-2488.

[2] Heydorn A, Kjar B, Hentzer M, et al. Experimental reproducibility in flow-chamber biofilms[J]. Microbiology, 2000, 146(10):2409-2415.

[3] 鐘文發, 趙瑋.非線性規劃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應用[A]. 運籌學的理論與應用: 中國運籌學會第五屆大會論文集[C].西安: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1996:468-471.

[4] YUFIN S A. Geoecology and computers: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ances of Computer Methods in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Moscow, Russia, February 1-4,2000[C].Rotterdam: A. A. Balkema,2000.

[5] 王建龍,文湘華. 現代環境生物技術[M].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1, 138-170.

[6] 陶建人. 動接觸減振法及其應用[D]. 大連: 大連理工大學,1988, 11-17.

[7] Michael Fraser. Virtual Research Environments: Overview and Activity, Ariadne Issue 44, http://www.ariadne.ac.uk/issue44/fraser/2005-07-30/2008-09-30.



王靜超( 1987 ) 黑龍江哈爾濱人博士生主要從事水處理理論與技術研究工作,聯系電話:13553891547E-mail: wangcj1987@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