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電賽特等獎|嵌牛護理:以我之孝 換您歡笑
以我之孝 換您歡笑
——記第十二屆中國研電賽特等獎獲得者“嵌牛護理”團隊
█學生記者 張聞功 孫晨夕 張傲
2017年8月22日,在廣東惠州舉行的第十二屆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總決賽TOP 10競演的舞臺上,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嵌牛護理”團隊負責人向來自全國130所高校的參賽代表、專家評委及指導教師介紹了他們的創新作品——歡孝護理床。憑借作品良好的展示效果和應用價值,由千博、楊剛老師指導的“嵌牛護理”團隊在眾多參賽團隊中脫穎而出,奪得全國特等獎。
【作品說】
以我之孝 換您歡笑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和失能老人的增多,越來越多的老人因為疾病不得不與病床為伴,而讓病床上的老人有一個幸福的晚年,是每一個子女的心愿。對失能老人、病人和殘疾人的護理繁重瑣碎,而現有護理床結構簡單、功能單一,只能簡單地輔助對老人的護理過程,不能滿足臥床老人更高層次的生理、心理需求。因此,現有設備對老人和其家庭的幫助都是有非常限的。這種供需關系的嚴重失衡預示著高級康復護理設備在國內有巨大的發展空間。由研究生曹衛杰、原鵬飛、付興聰、周晨晨、黃建義組成的“嵌牛護理”團隊從子女心系老人角度出發,結合社會老人生存現狀研發出了新一代高級康復護理設備“歡孝護理床”。
“歡孝護理床”是一款集自助如廁、自助活動、語音控制、遠程操作、聊天互動等多功能為一體的智能護理系統,這套智能護理系統大體上是由護理床,用戶終端,親屬終端三部分組成。護理床是基礎的服務,主要是提供給用戶自助如廁、自助活動等服務;用戶終端是控制護理床自助活動,自助如廁,與親友互動;親屬終端是供用戶親屬使用,遠程控制護理床,查看老人的狀況,與老人進行視頻聊天等等。在歡笑護理床上,臥床老人不僅可以通過語音或觸屏自助進行翻身、坐起、抬腿、落腿和自動排便護理等活動,還可以通過用戶終端與子女聊天互動,借助平板上的新聞了解外面的世界,豐富臥床老人的精神世界,增加其社會參與感,從而使臥床老人真正的安享晚年。家屬可以通過家屬終端隨時查看老人狀態并且可以遠程控制護理床,大大減輕了家人的護理負擔。
“最初我看到導師每天奔波于照顧家里老人和學校工作,十分辛苦,我就想設計一款不同于市面上那些簡單的護理設備。我希望我們的設備能更好地服務老人,實現老人和家屬之間的遠程交流,而這一想法得到了導師和隊友支持。”隊長曹衛杰說,“讓我們的作品為老人提供生理和心理關懷,讓天下沒有難盡的孝心!這也是我們團隊在第十二屆中國研究生電子設計競賽特等獎答辯現場喊響的口號,是團隊每一個成員的心聲。”
基于這樣的想法,經過準備,團隊成員在今年的3月份左右,開始著手一起做這個項目。
【團隊說】
勤奮肯干 踏踏實實
在談到團隊名稱時,隊長曹衛杰說:“我們這個作品是將創意與技術相結合。‘嵌’就指嵌入式,‘牛’有兩方面含義,一方面希望團隊能想牛一樣勤奮肯干,另一方面希望團隊能像蝸牛一樣,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
“嵌牛護理”團隊能在4個月左右的時間完成一個結合硬件創新與軟件智能系統開發的高級護理設備,這主要得益于隊員的分工明確。底層的嵌入式開發,硬件方面的不斷調試,遠程控制系統功能的實現,隊員結合自身優勢,在自己的領域努力工作研究,為一個終極目標的實現揮灑著自己的汗水。隊長曹衛杰表示:“在這段時間里,我們燒壞三次電路板;多次因為找不出程序Bug討論到凌晨三點;也曾因方案上的分歧爭得面紅耳赤,但最后總能相互讓步,使問題得到最好的解決。皇天不負有心人,最終我們完成了產品基本功能的實現和調試。”
導師的指導也為團隊的成功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幫助,楊剛、千博老師幫助團隊分析方案優缺點并提出自己的見解,在作品設計上,提出了從生理、心理、社會三方面幫助關懷老人,指導團隊答辯如何表現作品的創新點,如何展示作品優勢等等。隊員們表示,導師精神上堅定不移的支持是最令他們感動的,來自全國130多個高校的2000多個參賽項目,其中多數都是最新的高端技術,一開始團隊的信心并不是很足,依靠導師的鼓舞和一路相伴,憑借著項目獨特的服務理念和技術創新,團隊從初賽闖進決賽,最終參與到特等獎的角逐之中。團隊成員說:“我們產品的最大特點就是以理念創新、技術創新和服務創新為核心。理念創新是以為臥床者提供必要的生理關懷、心理關懷、社會關懷為設計理念,有助于老年服務行業的健康發展。而技術創新是將電子信息技術、機電一體化技術和互聯網技術整合成一個系統,運用到臥床老人的護理領域。服務創新是通過語音和觸屏控制護理床實現老人自助起坐、翻身、糞便清理,家人遠程護理。”
作品的完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初期的設計目標和最終目標功能的實現也存在著差異,在設計作品過程中,團隊也遇到了許多困難。隊長曹衛杰講到:“很多系統的bug都需要經過多次調試。一開始大家對語音模塊在整個護理床上的應用設想很完美,但真正實踐了才發現,床體本身的噪聲和現場的干擾都會對語音系統的應用有一個較大的影響,在比賽現場這一功能也沒能實現演示。我們現在完成的,不過是一個樣機,真正很多細節并沒有做到很完善。”
一路的相伴,不僅讓團隊成員之間的情誼更加深厚,也讓隊員的心態更加平和。遇到方案執行上的矛盾,隊員會去請教導師指點迷津;遇到程序上無法運行的bug,也不會再心浮氣躁,集體想解決方法。“其實很多當時無法解決的問題,過段時間再去想,很可能就會有不一樣的思路。”負責遠程控制系統的付興聰這樣說道。
在談到護理床的下一步打算時,隊長曹衛杰表示,不會因為獲得了特等獎后就將項目拋之腦后,現階段正在做產品的一個規劃,確保每一個器件都能以低廉的價格采購到,并希望可以投入市場,能真正為社會做貢獻,這也正印證了“嵌牛”團隊的精神——勤奮肯干,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往前走。
【學生說】
一路相伴 一路成長
團隊所有人對特等獎答辯那個晚上都是印象深刻。四個月的積累,從初賽到決賽的一次次演示,所有的心血在那個夜晚沉淀定格。作為最終特等獎上臺答辯的答辯手原鵬飛講道:“感謝老師一路給予指導與建議。千博和楊剛老師給我講授了不少答辯技巧,這讓我們的項目得到不少票數的支持。”
當談到經驗分享時,每一個隊員都給出了自己的思考。大家都鼓勵同學們多實踐,不要以還沒準備好作為借口來搪塞。隊員周晨晨認為:“基礎牢靠是十分必要的,而多動手實踐才是檢驗書本真理的唯一標準。”隊長曹衛杰更是直言:“任何事情都不會等你準備好了,它才會發生。”總之,一個優秀的參賽團隊不僅需要志同道合的隊友、優秀的導師,更要擁有一個好的項目。一個項目是否具有實用性、創新性與可展示性,團隊的整體面貌是否積極向上,都會影響團隊的最終結果。
“嵌牛”團隊對未來規劃有著更加清楚的規劃和更為理性的思考。即使獲得了研電賽特等獎這樣的榮譽,大家也都很清楚,未來仍是需要腳踏實地一步步打好基礎。在西電眾多優秀領軍人物的鼓舞下,創業仍是埋在他們心底的一顆種子,但他們清楚地知道,只有深入的了解了一個行業,站穩腳跟后,才可能大膽地去飛。